![]() 耳挂结构及耳机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挂结构及耳机,耳挂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主机组件和耳挂组件,主机组件包括主机壳体、固定于主机壳体的第一电连接件以及固定于主机壳体的第一磁吸件,耳挂组件包括耳挂壳体、固定于耳挂壳体的第二电连接件以及固定于耳挂壳体的第二磁吸件,第二电连接件用于与第一电连接件电接触,第二磁吸件和第一磁吸件磁吸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挂结构及耳机,主机组件和耳挂组件可拆卸,在耳挂组件损坏后,可以更换新的耳挂组件,节约耳机更换的成本,主机组件和耳挂组件可以分别模块化使用,节省重复设计的费用和原材料成本。而且,可以将主机组件和耳挂组件拆开收纳,缩小耳挂结构的占用位置,更方便收纳和携带。 公开号:CN214338111U 申请号:CN202120268817.2U 申请日:2021-01-29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孙万隆;样润;郭世文;彭久高;吴海全 申请人:Shenzhen Feikedi System Development Co ltd;Shenzhen Guanping Electronics Co ltd;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IPC主号:H04R1-1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耳挂结构及耳机。 [n0002] 耳机的种类多种多样,如耳挂式耳机、入耳式耳机、头戴式耳机等。头戴式耳机由于其体积较大,因而可以保证较好的音质,深受音质发烧友的喜爱;入耳式耳机体积较小,携带方便,满足普通用户的使用需求;耳挂式耳机兼备头戴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的优点,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 [n0003] 市面上的耳挂式耳机,耳挂和主机为一体式设计。在使用过程中,耳挂部分由于较细容易损坏,而且,相对于入耳式耳机来讲,体积较大,不方便收纳和携带。 [n000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挂结构及耳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耳挂部分容易损坏、体积较大、不方便收纳和携带的技术问题。 [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挂结构,包括主机组件以及与所述主机组件可拆卸连接的耳挂组件,所述主机组件包括主机壳体、固定于所述主机壳体的第一电连接件以及固定于所述主机壳体的第一磁吸件,所述耳挂组件包括耳挂壳体、固定于所述耳挂壳体的第二电连接件以及固定于所述耳挂壳体的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接触,所述第二磁吸件和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固定。 [n000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主机壳体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内;所述耳挂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内。 [n000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均呈环状,所述第一磁吸件夹设于所述主机壳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二磁吸件夹设于所述耳挂壳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壁之间。 [n000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凸出于所述第一磁吸件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二支架凹陷于所述第二磁吸件的表面设置,使所述第一支架能够插入所述第二磁吸件的内部;或者,所述第一支架凹陷于所述第一磁吸件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二支架凸出于所述第二磁吸件的表面设置,使所述第二支架能够插入所述第一磁吸件的内部。 [n000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吸件围绕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且嵌设于所述主机壳体内,多个所述第二磁吸件围绕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且嵌设于所述耳挂壳体内。 [n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壳体上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耳挂壳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n0011] 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凸起;或者, [n0012] 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凹槽; [n0013] 所述定位凹槽和所述定位凸起均呈柱形、立方体形或者半球形。 [n001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主机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和所述电路板通过柔性板电性连接。 [n001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挂结构还包括防止所述耳挂组件从所述主机组件脱落的挂绳,所述主机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挂孔,所述耳挂壳体上开设有第二挂孔,所述挂绳穿过所述第一挂孔和所述第二挂孔设置。 [n001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为电触点和弹针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为电触点和弹针中的另外一个。 [n001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耳挂结构,包括上述的耳机。 [n001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挂结构及耳机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耳挂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主机组件和耳挂组件,主机组件包括主机壳体、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一磁吸件,耳挂组件包括耳挂壳体、第二电连接件和第二磁吸件,主机组件和耳挂组件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磁吸固定,并通过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实现电连接。如此,使得主机组件和耳挂组件可拆卸,在耳挂组件损坏后,可以更换新的耳挂组件,节约耳机更换的成本,而且,可以将主机组件和耳挂组件拆开收纳,缩小耳挂结构的占用位置,更方便收纳和携带。 [n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挂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n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挂结构的剖视图; [n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挂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n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组件的内部结构图。 [n0024]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n0025] 1-主机组件;11-主机壳体;12-第一电连接件;13-第一磁吸件;14-第一支架;15-电路板;16-电池;17-柔性板;2-耳挂组件;21-耳挂壳体;22-第二电连接件;23-第二磁吸件;24-第二支架。 [n0026]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n0027]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n0028]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29]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n0030] 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挂结构进行说明。 [n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耳挂结构包括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可拆卸连接。这样,耳挂组件2可以随时从主机组件1上拆卸下来,即使耳挂组件2在使用过程中损坏,也可以更换耳挂组件2,用户更换耳机的成本变低,而且更加便于后期维修。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可以分别模块化使用,耳挂组件2可适配至不同的主机组件1中,如此可以减少重复设计的费用和原材料成本。在需要收纳耳挂结构时,可以将耳挂组件2和主机组件1分离,减小耳挂结构所占的空间,因而更方便携带和收纳。 [n0032] 其中,主机组件1包括主机壳体11、第一电连接件12和第一磁吸件13,第一电连接件12和第一磁吸件13均固定于主机壳体11,耳挂组件2包括耳挂壳体21、第二电连接件22和第二磁吸件23,第二电连接件22和第二磁吸件23固定于耳挂壳体21。在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相互连接时,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23相互吸引,使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磁吸连接,而且,在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相互连接时,第一电连接件12和第二电连接件22相互电接触,使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相互导通。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通过磁吸固定的优点在于:一是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相互靠近时,两者自动相互吸引,无需可以对准定位;二是不需要任何安装和拆卸工具,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拆装,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拆装耳挂结构。 [n0033] 上述实施例中的耳挂结构,包括主机壳体11、第一电连接件12和第一磁吸件13,耳挂组件2包括耳挂壳体21、第二电连接件22和第二磁吸件23,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通过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23磁吸固定,并通过第一电连接件12和第二电连接件22实现电连接。如此,使得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可拆卸,在耳挂组件2损坏后,可以更换新的耳挂组件2,节约耳机更换的成本,而且,可以将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拆开收纳,缩小耳挂结构的占用位置,更方便收纳和携带。 [n0034] 其中,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23相互接触的两个表面的磁性相反,第一磁吸件13为N极,第二磁吸件23为S极,或者,第一磁吸件13为S极,第二磁吸件23为N极。 [n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主机组件1还包括第一支架14,第一支架14固定于主机壳体11,第一电连接件12固定于第一支架14内,第一支架14对第一电连接件12形成支撑。第一电连接件12的数量为多个,通过设置第一支架14,第一电连接件12与第一支架14一体设置,呈模块化结构,方便安装。耳挂组件2还包括第二支架24,第二支架24固定于耳挂壳体21,第二电连接件22固定于第二支架24内,第二支架24对第二电连接件22形成支撑。第二电连接件22的数量为多个,通过设置第二支架24,第二电连接件22与第二支架24一体设置,呈模块化结构,方便安装。 [n0036] 可选地,请参阅图3及图4,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23均呈环状。第一磁吸件13设置在第一支架14的外周,且设置于主机壳体11的内圈,即夹设于主机壳体11和第一支架14之间,这样,使得第一支架14、第一磁吸件13和主机壳体11三者稳定连接,安装也较为方便,第一支架14内的第一电连接件12也设置于主机壳体11的中部位置,插接位置更合理。第二磁吸件23设置在第二支架24的外周,且设置于耳挂壳体21的内圈,即夹设于耳挂壳体21和第二支架24之间,这样,使得第二支架24、第二磁吸件23和耳挂壳体21三者稳定连接,安装也较为方便,第二支架24内的第二电连接件22也设置于耳挂壳体21的中部位置,与第一电连接件12的插接更合理。 [n0037] 可选地,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23呈柱状,且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23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磁吸件13围绕第一支架14设置,使得主机壳体11的各个部位均与耳挂壳体21之间具有吸附力。第一磁吸件13可嵌设于主机壳体11中。多个第二磁吸件23围绕第二支架24设置,使得耳挂壳体21的各个部位均与主机壳体11之间具有吸附力。第二磁吸件23可嵌设于耳挂壳体21中。 [n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当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23均呈环形时,第一支架14设于第一磁吸件13的环内,第二支架24设于第二磁吸件23的环内。第一支架14内陷于第一磁吸件13的表面(第一磁吸件13面向第二磁吸件23的一面),第二支架24凸出于第二磁吸件23的表面(第二磁吸件23面向第一磁吸件13的一面),在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相互靠近时,第二支架24的凸出部分插入第一磁吸件13的环内,这样第二支架24的凸出部分和第一支架14的内陷部分相互配合定位,使第一电连接件12和第二电连接件22能够对准插入,起到定位作用。采用该种结构时,无需额外设置定位结构,通过第二支架24的凸起、第一支架14的内陷即可实现定位配合。或者,第一支架14凸出于第一磁吸件13的表面(第一磁吸件13面向第二磁吸件23的一面),第二支架24内陷于第二磁吸件23的表面(第二磁吸件23面向第一磁吸件13的一面),在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相互靠近时,第一支架14的凸出部分插入第二磁吸件23的环内,这样第一支架14的凸出部分和第二支架24的内陷部分相互配合定位,使第一电连接件12和第二电连接件22能够对准插入,起到定位作用。 [n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机壳体11上具有第一定位部,挂耳壳体上具有第二定位部,当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相互连接时,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相互配合,便于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的对齐安装。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凹槽,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凸起;或者,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凸起,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凹槽。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相互插接配合即可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进行安装定位。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的形状、数量以及分布此处不作限定。可选地,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均呈柱形、立方体形、半球形等。如定位凸起为定位柱,定位凹槽为圆柱腔;定位凸起为方形凸起,定位凹槽为方形凹陷;定位凸起为半球形凸起,定位凹槽为半球形凹陷。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的数量可为两个、三个、四个等。 [n0040]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主机组件1还包括电路板15和柔性板17,第一电连接件12和电路板15通过柔性板17电性连接,电路板15固定在主机壳体11的内部。可选地,柔性板17通过公母端子扣接在电路板15上,柔性板17与第一电连接件12可焊接,具体地,柔性板17部分延伸至第一支架14的一侧,第一电连接件12穿过第一支架14至柔性板17,然后与柔性板17焊接。主机组件1还包括电池16,电路板15与电池16电性连接,电池16为电路板15提供电能。电池16为可充电电池。 [n0041] 可选地,耳挂组件2的远离主机组件1一端为耳机本体,耳机本体和第二电连接件22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n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耳挂结构还包括挂绳,挂绳用于挂接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挂绳的设置使得耳挂组件2在从主机组件1上脱离后,也不会掉落在地上,可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脱离。更具体地,主机壳体11上开设有第一挂孔,耳挂壳体21上开设有第二挂孔,挂绳穿过第一挂孔和第二挂孔设置,通过简单的挂绳即可防止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相互脱落,具有防丢作用。 [n0043]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件12为电触点和弹针中的其中一个,第二电连接件22为电触点和弹针中的另外一个。通过电触点和弹针的接触配合,使得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导通。电触点可为铜片触点,弹针可为PogoPin。使用电触点和探针配合时,相对于插针和电插槽来说,无需将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正对插接,可以任意角度连接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通过径向力分离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时,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也可以顺利分离。 [n004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耳机,耳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耳挂结构。耳挂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成对使用。耳机可为蓝牙耳机,单个耳挂结构也可以单独使用。 [n004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采用了上述的耳挂结构,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可拆卸连接,主机组件1包括主机壳体11、第一电连接件12和第一磁吸件13,耳挂组件2包括耳挂壳体21、第二电连接件22和第二磁吸件23,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通过第一磁吸件13和第二磁吸件23磁吸固定,并通过第一电连接件12和第二电连接件22实现电连接。如此,使得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可拆卸,在耳挂组件2损坏后,可以更换新的耳挂组件2,节约耳机更换的成本,而且,可以将主机组件1和耳挂组件2拆开收纳,缩小耳机的占用位置,更方便收纳和携带。 [n00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耳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组件以及与所述主机组件可拆卸连接的耳挂组件,所述主机组件包括主机壳体、固定于所述主机壳体的第一电连接件以及固定于所述主机壳体的第一磁吸件,所述耳挂组件包括耳挂壳体、固定于所述耳挂壳体的第二电连接件以及固定于所述耳挂壳体的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接触,所述第二磁吸件和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固定。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主机壳体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内;所述耳挂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内。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均呈环状,所述第一磁吸件夹设于所述主机壳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二磁吸件夹设于所述耳挂壳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壁之间。 [00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凸出于所述第一磁吸件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二支架凹陷于所述第二磁吸件的表面设置,使所述第一支架能够插入所述第二磁吸件的内部;或者,所述第一支架凹陷于所述第一磁吸件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二支架凸出于所述第二磁吸件的表面设置,使所述第二支架能够插入所述第一磁吸件的内部。 [000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吸件围绕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且嵌设于所述主机壳体内,多个所述第二磁吸件围绕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且嵌设于所述耳挂壳体内。 [00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体上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耳挂壳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凸起;或者, 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凹槽; 所述定位凹槽和所述定位凸起均呈柱形、立方体形或者半球形。 [0007]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耳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主机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和所述电路板通过柔性板电性连接。 [0008]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耳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挂结构还包括防止所述耳挂组件从所述主机组件脱落的挂绳,所述主机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挂孔,所述耳挂壳体上开设有第二挂孔,所述挂绳穿过所述第一挂孔和所述第二挂孔设置。 [0009]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耳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为电触点和弹针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为电触点和弹针中的另外一个。 [0010] 10.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耳挂结构。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9142913B2|2015-09-22|Magnetically connected universal computer power adapter US9112303B2|2015-08-18|Magnetic connector US9072172B2|2015-06-30|Auxiliary device for mobi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529274B2|2013-09-10|Electrical coupler WO2019000844A1|2019-01-03|一种转接器、转接装置及充电设备 CN214338111U|2021-10-01|耳挂结构及耳机 CN210224534U|2020-03-31|一种连接器 CN211351041U|2020-08-25|耳机插头 US10707610B1|2020-07-07|Adap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207611897U|2018-07-13|一种转接头、转接装置以及充电设备 KR20160001560U|2016-05-12|마그네트가 내장된 이동식 저장 장치 CN212908321U|2021-04-06|一种磁吸连接器公头和磁吸连接器 CN210224535U|2020-03-31|一种转接头及连接器 CN213905769U|2021-08-06|充电座及电子设备 CN211508136U|2020-09-15|转接装置及连接器 CN213905772U|2021-08-06|一种数据转换头 CN211126385U|2020-07-28|一种连接器 CN209448160U|2019-09-27|一种磁吸连接器 CN209881041U|2019-12-31|集线器底座 CN213602808U|2021-07-02|Tws耳机 CN209329350U|2019-08-30|一种手持连接器 CN214256567U|2021-09-21|一种多功能无线耳机及充电装置 CN210723523U|2020-06-09|转接装置及有源设备 CN210607844U|2020-05-22|一种排针组件及转接装置 CN211530311U|2020-09-18|一种带蓝牙功放的壁式磁吸式充电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268817.2U|CN214338111U|2021-01-29|2021-01-29|耳挂结构及耳机|CN202120268817.2U| CN214338111U|2021-01-29|2021-01-29|耳挂结构及耳机|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